欧洲自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出现了一些至今依然值得关注的人文成就:一是哲学上的怀疑主义(如笛卡尔),一是实证论(如孔德)。这些看似属于科学的东西也有力地影响到了同时期的绘画。稍微了解欧洲绘画史的都能看到达芬奇的透视法较之其前的绘画是多么的不同!欧洲绘画在走向造型严谨,线条准确,色彩和谐的过程中(类似格物),很难说没有受到怀疑主义和实证论的影响。达芬奇既是一位讲究精准计量的科学家,也是将科学方法引入绘画的艺术家。现代雕塑家罗丹在为教皇做塑像时,甚至要求教皇躺下来,以便摸清其颧骨的高低和面部肌肉的强度。这些,和哲学上的实证论不无关系。
在中国,这一门学问被称为格物致知。民国时期的小学生课本,有一门课叫“格物”,其内容是认识和了解各种自然和物理现象。格物的目的是“致知”,但因为其中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意义,也理所当然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同时给中国写实主义绘画提供了理论基础。后者强调拟人状物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强调光的影响和色彩的复杂性,尽管艺术家可以而且必须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所取舍,但笔下的物相必须是准确的。这是常识,也是写实主义绘画的圭臬所在。
但是,艺术和科学毕竟不是一回事。科学讲究格物致知——明白了就够了,但绘画作品不仅要求“是什么”及“怎么样”,还要以视觉的方式打动人,启发并唤醒人的审美能动性,从而达到单靠事物外在形象不能实现的那种感动。这种由写实艺术品所形成的心灵效应,我称之为格物致妙。所谓妙,是一种形而上、形而外、形而内的艺术概念。
浏览具象中国第二届参展作品,我的感觉是:首先,较之上届,不仅增加了新成员,作品也更为精彩。二是画家们对写实主义的理解更深入,造型和色彩的构成都进了一大步。究其原因,最基本的是画家投入的心力增加,比如写生。据我所知,在过去的两年里,很多画家到欧洲等地多次游览,观赏大师原作,体察先行者的创作意图、笔下功夫和人文关怀。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画展体现出更多的形而上之美,也就是我想论及的格物致妙。
人物之妙在于作者的情感寄托,在于被描述对象的精神气质。在此次画展中的人物画中,首推王沂东的几件佳作。《虞美人图》和《轻风海棠图》再次显示出他精湛的艺术才华。他笔下的人物,已经无须在造型和色彩上去推敲,读者所惊叹的,是溢出画面的那种极致的美丽和典雅,油然而生的感叹是造物主居然拥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即便是次要笔墨的背景,也被作者融合了中国绘画所称道的韵致美。这里有作者对人的倾情赞美,也有对艺术的接近极限的追求。那种难以言说的,令人迷醉的,荡漾摇曳的艺术感受,就是我强调的格物致妙。
徐青峰、张少航的画作大多以新疆人物为题材。精美的人物,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像徐青峰的《长山岛的海景》《有古桥的德累斯顿》,张少航的《拾豌豆的卓玛》、《拉条子》等,都能让人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艺术的冲击力。王力克、王珂以戏剧人物为题材的画作,以绚丽的色彩,灵动的旋律,从容不迫的笔意,再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动人形象,给读者以美酒大餐似的慰藉感。张少波、张宏以灼灼才华表达了他们对人物的倾情热爱,这种感情辐射到人物的语境之外。任志忠和来源来自同一城市,他们笔下的少女生动展现了江南女子的现代情愫,叫人想到那些不甘流俗的,自赏自爱的知识女性,想到她们拥有或应当拥有的美好人生。王剑的作品《女儿》,色彩朴素,但其艺术感染力却非同一般。一位即将或刚刚走向社会生活的青年在想什么,给人许多猜测,许多怜惜,还有祝福。李善阳的《仪典》和《祈》显示出作者对古典主义油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分寸把握得极佳。赵旸延续了他特有的温馨,笔下的孩童像天使一样可爱。王子娇和路昊的作品则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受,制作精良,透着专业艺术家的认真和才华。
存世的油画人物作品可谓海量,留给人们赞赏的,只有那些包含情感的,达于至妙的,具有氤氲之气的作品。假设一幅人物画没有这种韵致,那就类似剪纸和年画了。虽然后者也是一种艺术,但与油画不是一回事。可以说,如果一幅画没有饱满洋溢的情感,没有诗人所推崇的“诗眼”,是不会动人的。
即使是风景和静物,也应当具有达于妙境的构成。姜衍波以其精彩的威尼斯水城风光,能让人感受到画家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欧洲文化的深入理解。此次参加具象中国画展的白羽平先生则为我们展现了从山区到平原到城镇的美好景致。他们都有直接上画的功夫,酣畅的笔墨让所描述对象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三位女画家的作品都达于精妙之境,而且各有所长。梁晓宁这次参展的《朱顶红》,沉静而热烈的色彩给人梦幻般的感觉。《卡拉马祖的冬季》所表现清凉世界不是严酷,而是纯净和温暖。康蕾继续探讨色彩的奥妙,不同色彩的搭配如此和谐,给人一种幻化入迷超越现实的感受。王子娇的作品则具有纯洁典雅的高贵气质。这些,都不是局限在画面,而是飘逸而出的韵致,是作者和人物共同拥有的气质。
周梅元的静物让人想到皇宫贵族的珍藏,待仔细看了,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用品。画家将平凡物相描绘得如此精妙,居然赋予凡物以神性,让人觉得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丽!梅元在中国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在二者的融合上,他可能下过很大功夫。徐彦洲的《无辜者》,用被采伐的树墩表现他对当代文明的担忧,而《动物园里的北极熊》则流露出作者悲天悯人的同情心和对星球的未来的关注。胡国栋笔下的太行风光大气而沉郁,完全没有当下艺术潮流中的矫饰造作。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兼善人物和风景的艺术家中,张义波的《找寻昨日的梦》和《晌午时分》,足以把读者带进童年的乡村。那小城,那土地,即使不曾目睹,但那里光影、泥路和犁沟,作为意象,足以和任何人沟通。陈畏有几件大场面,多人物的作品,意境深远,笔法沉静,无论是冷调子还是暖调子,都有鲜明的仪式感。这有赖于构图能力、状物本事和对色彩的理解。
王沂光的作品,题材有趣,立意新颖,人物、动物和风景都具有浪漫主义情调,读者可以从画中感受到高原的阳光,辽阔的雪原和藏民独特的生活方式。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所拥有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充满幻想的白日梦境。
马琳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上次展出的拒马河写生系列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次所提供的《卫城》、《尼罗河的黄昏》等,再次展现了他对山水风光的精准把握和卓越的表现力。《小雨》中的姑娘,也感人至深。
高玉杨和侯作存两位艺术家都以乡村题材见长。高玉杨是一位颇具浪漫主义情调的画家。他的石碾子和小姑娘形成了两种质地的对比,前者的冰冷和坚硬被稚气可爱的女童所暖化,绘画元素的对抗和融合帮助他完成了曼妙的气氛。侯作存画的《帕米尔之舞》等作品,表现了作者追求画外妙境的追求。
张峻明笔下的老工厂曾经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那些锈蚀的机器,那些斑驳的厂房,不仅未曾引发我们的伤感,反而钩沉了人们的美好回忆,让人想到火红的年代里那些为国家积累财富的工人农民,甚至想到他们的青春故事,如今处境,追问当年那种的精神是否已经芳华不再,等等。此次参展的《木工车间写生》等依然保持了他往昔的主题和风格,表现力更强,笔意也更坦然了。
写实主义油画在今天,已经不得不正视逼近门槛的现代性。如果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绘画概括为从神到人的巨变,那么,现代性就是试图从人的外在形象转入灵魂拷问和心理侦察。这方面,仝紫云和薛广陈两位画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薛广陈赋予石头——不能再平凡的物质——彩云缭绕般的诗意,让一块块粗糙坚硬的石头具备了艺术品的灵魂。仝紫云则在日常设置的静物中构造了某种不可捉摸的情绪。此次展出的《审视》,以及上次展出的那些静室静物,画面安静,描述客观,看不出忧伤,也谈不上欢乐,他只将桌子、纸箱、办公用纸冷峻地描写出来,完全使用形象,不加多余阐释,一切看上去都像无意为之,实际则是赋新意于古法,寓情感于无言。
以上两位画家,给写实主义油画提供了一个启示:外表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都是实际存在的,都可以成为写实主义的题材,甚至是方法。如果将心灵和精神的真实包括进来,世上几乎没有虚构的东西,即使敌视逻辑的抽象派作品也藏着某种真实。从这里看出去,写实主义的空间是如此辽阔深邃,任何艺术家都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
在中国绘画和艺术评论史上,有人将作品分为能品、神品、妙品、逸品等。所谓能品,通常是指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俗话说“画得真像”,其他几种“品”,没人能精准指出它们的区别。用现在的话说,所谓神品、妙品、逸品等,其实是指绘画作品中所蕴含、所流露、所飞扬的那些形而上的感染力,有人称之为艺术的张力。这种感染力通过视觉完成,形成的震撼既可以是感官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以本届画展的作品为依据,我们可以对写实油画所应当拥有的形而上因素做这样的解释:所谓绘画之妙,在于作品所表达的主体情感,在于深藏于画面的那种气韵,在于通过作品幻化出来的情绪,在于与读者产生共鸣的那种悲悯和欢乐,在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倾情热爱和深切思考,在于人类无端思绪的表达,在于暧昧、恍惚和不确定性的再现,在于妙手偶得的糊涂一笔,在于天方夜谭式的诗意遐想,在于杞人忧天式的感怀,在于夜不能寐的忧患和狂放无忌的高歌,等等。为了这种形而上的妙境,艺术家动用全部才华苦心经营也未必能达到理想境界。
我之所以强调形而上,强调格物致妙,根本原因是:一般的艺术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情感表达,形而上的妙境才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这无关题材,也并非只有天才所专擅。巴掌大的湖水也能蒸发水汽构成云霞,海市蜃楼可以出现在海上也可以出现在山间,大湖巨泽的倒影美轮美奂,小池塘的光影也可得其妙趣。与其让漫溢的才华横流,不如升华到另一境界。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空间如此巨大,许多只顾自鸣得意的艺术家却熟视无睹。在多数情况下,创造力不是因为阅历不足或领悟限制,而是因为画地为牢未曾作如是想。
对于画家来说,如果仅满足于格物写实而未能达于至妙,其作品将会停留在平面、单薄与粗浅,所形成的艺术感受就是肤浅、无聊和无病呻吟。中国艺术理论中有“质胜于文则野”一说——粗陋的作品必定行之不远。对于质和文的重视,既是写实主义艺术的标准,也是无尽无休的长征。这个标准足以让根基不厚者望而却步,而优秀的艺术家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脚力不足的人多数落荒而逃。当代写实主义绘画正在而且已经由传统的格物之美走向致妙之美,读者也因此分出层次。如果写实主义绘画完成了这一点,无异于学得吸星大法,任何挑战都将可不予理睬。从本次参展看,这个群体已经具备这方面的禀赋和功底,因此,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前人止步的地方继续前行,在前人废弃的矿床上深入开掘,完成格物致妙的中国写实主义风格。 |